查看原文
其他

Day66·今日浅学腾讯。

哈尼Zzz 哈尼Zzz
2024-09-21


哈喽,宝子们好呀~!



今天是2023年3月22日,坚持半·日更的第六十六天。


依旧是专一版人设,不过主角从阿茅换成了腾讯。


巧合的是,今晚腾讯将发布2022年年报,发文的时候应该已经发布了。虽然在“腾讯自选股”app预约了腾讯控股2022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电话会,但还是想等着文字稿出来再集中看下,毕竟作为一个小白光看就已经很费劲了,更不用说听了。


看懂腾讯的第一步,就是先从学习老唐的文章开始。


今天的笔记我们跟随着老唐的脚步学习下彼时的腾讯,涉及到的唐书房文章是:

 

2017-11-16 看不见边际的腾讯(上)

2017-11-16 看不见边际的腾讯(下)






先来解释下标题——看不见边际:







第一层边际,说实话最近一年比较能够看得见,不知道你下手了多少~

 

第二层边际,虽然依旧看不到,但最近看了两份关于腾讯的研报后,感觉不是看不到,而是有一点看不清、看不懂了。


这两份研报一份是关于“视频号”的,一份是关于“云服务”的,都算是深度分析,感觉质量还不错,就是“云服务”那份因为专业知识受限,看得有点云里雾里,如果你也感兴趣,我已将【两份研报以及学习本文所需要的腾讯2017年三季报和2016年报】一起打包分享在“阅读原文”处了,有需要的请自行下载。


这两篇文章总共说了三个重点:


一、对于腾讯的买入思考。


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“忘记历史股价,永远在市值与价值之间对比抉择。”


这一点,具体就不展开了。


因为跟着老唐的旧文学习到现在,对于这点深信不疑,再也不会被历史成本所困扰,这算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吧。所以,但凡没有领悟到老唐这句话意思的朋友们,一定一定要深挖老唐的旧文,伴随着文章的学习,每日的重复,便能逐步跟上老唐的思路,这很重要。学习过程中,关键在于——不要焦躁,要耐心、虚心。


二、关于腾讯的转型——3Q大战后,从“做产品”到“做平台”。


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,让老唐逐渐想明白了投资腾讯的逻辑。


我们接下来将从财报数据入手,详细观察一下。


提前说两个事:


①因为之前没怎么看过腾讯的财报,所以本篇学习笔记仅对照老唐文章找一下出处,不做(也没能力做)详细展开。


②夸群的@牛松林 牛哥,准备在4月1日(是的没错,愚人节这天)建立腾讯财报学习群(夸夸群和赞赞群的小伙伴们有想法的千万别犹豫~)。


       ​

我看过他本人整理的腾讯财报数据,非常详细且有条理,瑞思拜!而且他针对腾讯也写了几篇系列文章,详情请见:我持有的企业-腾讯(七)估值及买卖点,文章结尾有全集链接,赞,感兴趣的去阅读吧~~


好,回到老唐的文章。


按惯例先浏览下留言区,这次我将截图插入到内容当中了,在这里就不体现了,仅仅说明下学习顺序。


接下来开始正文中的学习。







△老唐原文


对照财报,我们找下文章中的数据出处:







△腾讯控股2017年三季报


总资产:5136亿

 

类现金资产(1821亿):现金及等价物(87,343)、受限制现金(1,407)、定期存款(57,371+5,364)、预付款(17,857+12,809)

 

投资资产(237,236亿):对联营公司的投资(81,415)、对联营公司可赎回工具的投资(23,489)、对合营公司投资(948)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(123,965)、其他金融资产(5,666+1,753=7,239)

 

经营资产(94,231亿):物业、设备及器材(17,159)、在建工程(6,175)、投资物业(815)、土地使用权(5,138)、无形资产(39,194)、递延所得税资产(9,871)、存货(312)、应收账款(15,567)


请教“投资资产”和“经营资产”经过我再三确认,实在是跟老唐文中的数据对不上,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麻烦知道的朋友私信告诉我一声,谢谢~!


继续来看下文中的“有息负债”部分:







△腾讯控股2017年三季报


有息负债(1387亿)=借款(81,383+15,907)+应付票据(29,819+4,826)+长期应付款项(4,417)+其他金融负债(2,442)

 

好,看完腾讯前三季度的资产负债表,接下来看下营业收入。

 

这里带出了腾讯财报的第一个特点:

 

当前,腾讯控股的年净利润,主要由占比18%的938亿经营资产所创造。账面价值超过经营资产250%的投资资产,尚未在利润表上体现任何收益。

 

具体来看下老唐原文(原文中的笔误经留言区朋友的提示已改正):







△老唐原文


对照财报,我们找下文章中的数据出处:







△腾讯控股2017年三季报


以上聊的就是“经营资产”带来的收入和净利。

 

关键点在于“投资资产”——“对联营公司投资”和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”:







△老唐原文


关于截图中标注的数据错误详情请见腾讯2016年报P186、P187:







△腾讯控股2016年年报


另外,关于“对联营公司的投资”,留言区还有一个重要补充,记录在此:







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”在三季报中找到:







△腾讯控股2017年三季报


关于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”在留言区还找到一条补充:







基本上(上)篇牵扯到的财报数据就是这些。

 

回到本条重点主题(浅浅总结一下)。


3Q大战之前,腾讯主要是做产品,再不地道地说,就是“抄产品”,貌似这也是一条符合互联网生存逻辑的康庄大道。不过,这中间存在极大的风险,比如说,你抄出来的产品与自身平台用户并不匹配,也就意味着完蛋,需要继续尝试下一款产品,这需要不断地试错以及烧钱,从之前老唐留作业的散打投资10中可以看到腾讯过往的失败案例。


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风险,最大的风险,可以直接用这句话来总结:

 

如同《失控》一书的作者凯文.凯利告诉小马哥的:“你的竞争对手并不在你现在的名单上”。

 

是的,最怕的是你预料不到的对手。

 

总的来说,如何利用好这些QQ用户算是腾讯彼时最大的困扰。好在3Q大战后他们想明白了,那就是:

 

腾讯的社交平台(包含那时的QQ和后来的微信)不应该被定位于摇钱树,而应该是种植摇钱树的土壤。

 

在我查找“腾讯总办”资料的时候,找到这么一段:







是的,接下来腾讯便开始疯狂的对外投资:

 

3Q大战结束时的2010年底,腾讯的投资资产总额仅有不到53亿,占资产总额比例不足15%。从53亿发展到2377亿,从不足15%提高到超过46%,腾讯在过去六年多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 

流(用)量(户)只需安心留在QQ这个生态中就好,想要什么服务,我买来,你用。

 

当然了,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,毕竟流量可以多次出售,做的好的话也是一种三赢的局面,总比自己不断尝试新产品省心得多。

 

接下来来到第三条重点。


三、腾讯那几年投资了什么东西?能够带来怎样的价值?


(下)篇主要讨论了腾讯自营业务和投资业务未来的盈利状况。

 

很明显,通过老唐的资料整理可见,彼时的腾讯,已经开始了“伯克希尔”的模式——一边从事自营业务,换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,一边又将这些现金下注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来。

 

通过(2001~2007)报表数据分析可以预见腾讯的自营业务(增值业务、广告、其他业务)未来一定是增长的,这部分内容不再多说。

 

投资业务主要从定性角度出发。


虽然彼时还没有产生利润,但可以肯定的是,腾讯通过自营业务赚来的钱所投出去的这部分,未来盈利是一定的,只不过不知道何时到来。

 

总的来说,对于腾讯,可以期待的点在于:互联网的未来以及“腾讯总办”。

 

互联网的未来,站在当下,尤其是经历了去年的种种打压,大家的看法或许无法像17年那么统一,不过我本人是持乐观态度拭目以待的那类。

 

至于“腾讯总办”,我通过查找资料,读到了一篇文章觉得写的还不错,分享给大家:腾讯的总办故事(为了便于分享,所以用了此链接,原文是在百度搜索到的)

 

从中了解到了腾讯一次次的组织架构变革史:

 

在腾讯的组织架构层级中,腾讯总办位于金字塔顶端。总办成员分管的是各个事业群,事业群又由多个负责具体业务的部门组成。

 

2001年7月,腾讯进行第一次组织架构改革,把公司切成市场线(M线)、研发线(R线)和职能(S线)三大部分,形成职能式组织架构。当时腾讯规模还比较小,核心产品只有一个QQ,人员简单管理也比较容易,比如COO管渠道和业务,CTO管研发和基础架构,上面由CEO统一协调。

 

2005年腾讯推出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,开始BU化即向“事业部制”进化。公司的组织架构被划分为8个序列,分别由5个业务部门(B0企业发展系统、B1无线业务系统、B2互联网业务系统、B3互动娱乐业务系统、B4网络媒体业务系统)和3个服务支持部门(S职能系统、R平台研发、O运营平台)组成。此次调整,意味着腾讯的组织架构从职能式转变为BU事业部制,各事业部开始以产品为单位进行专案开发、分工运营。在战略上,腾讯由单一的社交平台变为一站式生活平台,进入到游戏、广告、搜索、电商等领域,逐渐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跨越。

 

为了便于业务之间的相互协调、顺应时代浪潮的变化,2012年腾讯做出了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:BG(Business Group事业群)化。其将原来的业务单元BU,正式升级成事业群BG。调整后,腾讯业务被重新划分为:CDG(企业发展事业群)、IEG(互动娱乐事业群)、MIG(移动互联事业群)、OMG(网络媒体事业群)、SNG(社交媒体事业群)、TEG(技术工程事业群)、ECC(电商控股公司)。这一次组织架构调整,意味着腾讯战略上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升级。

 

面对多变的复杂环境以及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后,2018年9月30日刘炽平宣布腾讯再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,如今也被称为“930变革”。在这次“变革”中,腾讯在原有七大事业群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,撤销MIG(移动互联事业群)、OMG(网络媒体事业群)、SNG(社交媒体事业群),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(CDG)、互动娱乐事业群(IEG)、技术工程事业群(TEG)、微信事业群(WXG),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(CSIG)、平台与内容事业群(PCG)。







能够根据时代和公司发展现状,及时调整组织架构,对于像腾讯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,实属不易。就凭这一点,以及腾讯这几年的发展,我还是选择相信这些高管的能力以及判断力。





 

基本上关于腾讯的首次学习就完毕了

 

这两篇文章,虽然篇幅不多,但学习起来感觉有点吃力,毕竟信息量有点大。不过好处是,我对腾讯的好奇以及质疑又多了一点点,这有待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去反驳或者印证我自己的判断。

 

学无止境,不断地学习能够让我们对未知更加敬畏,对于投资来说,至关重要。

 

再次感谢热心的老唐以及不断努力的自己。


好啦,不多说啦,剩余时间要看下关于腾讯的最新消息了。祝宝子们晚安好梦,我们明日再见~!



加油,我们一起变更好🌷



谢谢您的“赞”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下载“腾讯控股”相关资料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哈尼Zzz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